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2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都娟 等 日期:2020-04-14 浏览量:598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215)

         1.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神经与罕见病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小儿内科

都娟1敖琴1马旭晔1  李灵灵1  武江萍1   刘丽英1,2 邹丽萍,2

目的  总结2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治疗转归情况,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同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神经罕见病科住院的20例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 I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基因突变、治疗及随访结果,分析这些患儿的特点。

结果  在20例患儿中,男13例,女7例,入院年龄3月-36月(平均11.5月),发病年龄5天-16月(平均4.7月),病程26天-36月(平均6.2月),13例(65%)自幼发育落后,14例(70%)为单纯痉挛发作,11例(55%)小头畸形,6例(30%)特殊面容,18例(90%)大运动和认知落后,12例(60%)四肢肌张力减低,2例(10%)肌张力增高,3例肝功能异常,1例血乳酸升高,血尿代谢均正常,20例均存在脑电图高度失律,16例(80%)头颅核磁异常。16例患儿共发现涉及14个致病基因的基因突变,已报道IS相关基因9个(STXBP1、RARS2、LAMA2、TUBA1A、COL4A1、CACNA1A、KIF1A、GABRB3 、CDKL5),未报道5个(STAG1、CENPJ、DNA2、QARS、SPATA),发现4例(20%)染色体微缺失:2例16p13.11微缺失(已报道),另2例2q24.3q31.2、3p25.3微缺失未报道。12例患儿(60%)为新发突变,6例(30%)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双基因突变:1例为CACNA1A和STXBP1新发突变,1例为KIF1A和CENPJ复合杂合突变。18例(90%)服2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5例已行1次ACTH治疗,19例行2天-16天(平均12.5天)ACTH+硫酸镁治疗后,10例(50%)于1天-16天(平均为8天)发作控制,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加重。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月(平均3.6月),10例中有6例(60%)无复发,5例出院后发作减少50%以上,4例无效加用了其他抗癫痫药物,1例用药后加重并于出院后2月因“重症肺炎”死亡。

结论 由基因突变导致的IS患儿大部分表现为自幼发育落后,其遗传背景复杂,本研究表明: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能够发现更多与IS相关的新致病基因,建议早期行基因检测。ACTH联合硫酸镁治疗由基因突变导致的IS患儿有效率高,但有一定复发率,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