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LAMC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婴儿痉挛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雨田 等 日期:2019-02-12 浏览量:366

第六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8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刘雨田,刘丽英,胡琳燕,陈健,邹丽萍

摘要:

目的:探讨LAMC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方法:对2017年10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LAMC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LAMC3”和 ”LAMC3”,”Epilepsy”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SinoMed,维普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网络版,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PubMed数据库。总结LAMC3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患儿 男,1岁7月龄,6月15天因“间断点头拥抱发作半个月”首次就诊,查脑电图”高度失律”,先后给予左乙拉西坦、ACTH、喜宝宁抗癫痫治疗,效果均不佳。10月龄复查脑电图为”不典型高度失律”,增用托吡酯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出现失张力发作,再次用ACTH治疗效果仍不佳。查头颅PET-MRI示双侧顶枕叶低代谢,给予生酮治疗15天,电话随诊效果一般,发作减少。患儿发病后智力发育落后,查体神经反射正常,可独坐,不能独站,无语言交流。全外显子测序LAMC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父源c.2263T>C(p.C755R),错义突变。母源c.3627C>T(p.D1209D),剪切位点突变。应用Provean,Polyphen2,Sift,Mutationtaster,REVEL 预测两个突变位点蛋白质结构均可能有害。筛选后最终入选3篇国外文献,报道LAMC3基因突变患者11例,患者父母均为近亲结婚,10例LAMC3纯合突变和1例复合杂合突变。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癫痫发作,智力落后,枕叶巨脑回和多小脑回。结论:首次报道LAMC3突变导致婴儿痉挛症,LAMC3突变使大脑皮层发育畸形,主要是枕叶巨脑回和多小脑回,为难治性癫痫,预后差。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基因;婴儿痉挛症;巨脑回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1329)

(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0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