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聚焦

罕见病防治,重视老药作用

作者:稿件来源 中国医药报 日期:2019-05-28 浏览量:435

与常见病并非对立

“罕见病又被称为’孤儿病’,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黄尚志教授介绍,WHO将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的疾病定为罕见病,而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2010年10月15日,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讨论,接受了WHO关于罕见病的定义,即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聘教授张宏冰谈到,当前,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对常见病的关注。其实,罕见病和常见病并非是对立、矛盾关系,两者是相通的,对罕见病的认识和研究清楚之后,还会对常见病的治疗有很大贡献。


张宏冰表示,一方面,因为罕见病是基因改变的疾病,认识清楚之后就可以着手诊治,一旦有了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相同,治疗方法就很相似,成功率也会非常高。另一方面,现在我们想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现常见病更多、普遍的发病规律。他举例说,比如肺癌,是由众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综合反应,它的突变不是单一的。如果在基因上仔细分类,会发现绝大部分肺癌患者可以列入罕见病的范畴,因为每个肺癌的突变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它的发病率也是极低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例肺癌都是罕见病。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教授也强调,罕见病和常见病不是对立概念。目前针对罕见病的治疗大多是试验性质的,通过对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观察,可以积累宝贵的临床数据。而且,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好的药物,并应用于更广泛的患病人群。


重视老药作用


因患病人数太少,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专家表示,罕见病的发生率很低,目前所能获得的研究资源非常有限,大量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几乎还是空白,只有不到1%的罕见病有治疗方法。


“开发一个真正的新药需要数10亿元投入、10年以上的时间。”张宏冰认为,目前很多罕见病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新药,因此,在开发新药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老药,就是对临床已有的药物开发出它的新用途、新方法。这样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费用也比较低。近年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罕见病淋巴管肌瘤病(LAM)和结节性硬化症(TSC)出现了不少新的治疗手段,其中较为瞩目的是现已广泛用于抗移植排异反应的老药雷帕霉素的新应用。


张宏冰等曾经以基因变突小鼠为对象研究发现,一个基因的改变会引起雷帕毒素靶蛋白(mTOR)过度活化,从而引起肿瘤发生,促进肿瘤生长。“雷帕霉素的作用靶点在mTOR,可特异性地抑制mTOR的过度活化。”张宏冰介绍,实际上,雷帕霉素自20世纪70年代被开发出来后,便经常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以减缓器官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雷帕霉素及类似物的药物涂层支架也已为成千上万的冠心病患者解决了冠脉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问题。


张宏冰还表示,美国政府也在强调“老药新用”,但是目前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因为老药一旦过了专利保护期,如果没有得到政府扶持或者一些基金会的支持、非营利组织干预的话,便不会再引起太多关注。


黄昱也举例表示,对罕见病法布雷病,其治疗药物在美国、欧洲都已上市,有酶替代治疗药物,也有小分子口服治疗药物,非常昂贵,需要仿制就要买国外专利。他呼吁,从长远来看,对于罕见病的投入,包括政府、社会的投入是公平且有效的。罕见病的发展应该上升到我国卫生系统、卫生服务的战略层面,而不仅仅是从一个民生、公益、慈善的角度来考虑,否则我们未来使用的药物很可能都依赖美国、欧洲制造,我们中国人必须要迎头赶上。


基因检测并非万能


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强调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张宏冰介绍,不管是罕见病还是常见病,更加强调精确的医学治疗。即从分子层面把常见病或者罕见病按照基因的改变来进行分类,由此采用相应的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对于肺癌患者,如果检测发现有EGFR突变,那么用EGFR抑制剂治疗效果就非常好。


张宏冰强调,罕见病主要是遗传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罕见病能够治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现在基因检测非常发达,可以花很少的钱进行产前咨询,甚至一旦发现有基因突变的胎儿,可以考虑终止妊娠,这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基因检测能不能解决所有罕见病的问题。”张宏冰解释说,对于以前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疾病,基因检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认识疾病发病机制的机会。因为基因检测的是在基因水平上的改变,只有某个疾病在基因水平上发生改变时,我们通过基因检测才能识别出来。反过来说,如果某个疾病不是在基因的序列发生改变的话,基因检测的作用目前可能还是有限的。同时,基因检测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研究方向,比如已知自闭症是基因改变引起的,那么这个基因是不是让自闭症患者在功能上发生相应改变?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黄昱认为,基因检测对于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包括产前诊断都是至关重要也非常有价值的。对于这类疾病,在进行病因学分析时,从基因上改变很容易找到证据;而对于外界的其他原因,包括胎儿出生前的外伤、营养不足等,找到证据则比较困难。因此,对于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简易、方便、易操作,相对容易发展,也是最应该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