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婴儿痉挛症的稀有变异分析

作者:刘丽英 等 日期:2019-06-12 浏览量:893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刘丽英,邹丽萍


目的:总结并建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稀有变异数据库,为进一步探讨基因的相互作用在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收集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和遗传信息,建立稀有变异数据库,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婴儿痉挛症患儿与正常人群遗传学数据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研究。


结果:共708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小儿内科就诊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42例(59.6%),女性286例(40.4%),男女比例为1.48:1。入组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9.46个月(2.4-127个月)。通过对遗传学检测仍未能明确诊断的263例患儿携带的稀有变异数据进行了总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263例婴儿痉挛症患儿携带涉及136个基因的834个罕见变异位点。其中以基于基因网络相互作用的TSC1、TSC2基因组,及KCNQ2、RYR3、CACNA1A和NRXN1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可能是婴儿痉挛症发病的核心致病基因组。通过对婴儿痉挛症患儿携带的罕见变异进行的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罕见变异在婴儿痉挛症患病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的差异巨大,差异基因的平均OR值在4.07以上,差异基因位点的平均OR值在17.51以上,表明患病人群的疾病负荷和患病风险远高于无婴儿痉挛症表型的人群。


结论:本次研究建立了罕见变异位点数据库,发现癫痫相关罕见变异在婴儿痉挛症患者和正常人群间的出现率差异巨大,为进一步研究婴儿痉挛症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