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CPT1C基因突变导致单纯性SPG73伴随良性的临床过程

作者:洪道俊 等 日期:2020-01-15 浏览量:327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6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洪道俊,钟珊珊,徐燕,丛璐,袁远,高旭光,张俊

通讯作者:洪道俊

目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CPT1C)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73(SPG73)型。然而目前仅有1个家系被报道,其致病性和临床特点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一个新的家系,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

方法:总结分析3例来自同一个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外显子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查。纯化CPT1C突变体转录产物,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进行单链DNA测序。进行细胞表达,用定量PCR法测定CPT1C转录本的水平。

结果:先证者为13岁女孩,她有运动里程碑式的发育延迟,表现为1岁时爬行,2岁时学习走路,3.5岁时独立行走。在9岁之前,她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下肢无力,经常跌倒。此后,她感到上述症状逐渐好转,但仍有肌肉疲劳、僵硬、酸痛,以及长距离行走后步态笨拙。查体为双侧高足弓,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其弟弟12岁,临床表现和查体和姐姐类似。其妈妈45岁,目前没有临床主诉,查体发现双侧膝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外显子测序发现在CPT1C 基因上存在c.226C>T杂合突变,导致p.Q76X突变,该突变在家系内呈共分离现象。功能研究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PT1C突变体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在环己酰亚胺给药后可以恢复,这表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可能是导致表型的一个机制。

结论:我们报道了世界上第二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73(SPG73)的家系,该家系表现为单纯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良性临床过程。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可以作为疾病发生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