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聚焦

听袁大夫说(之七)~论疾病之焦虑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袁云 日期:2025-09-08 浏览量:93

当代人有太多的焦虑和抑郁,焦虑有多种表现形式,当大夫,自然碰到最多的是疾病焦虑,包括有病而焦虑和无病而焦虑,焦虑家人的病,担忧家人生病,是一种以过度担忧自己或家人患有严重疾病为核心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思维病。

患者常因无知而对正常身体生理表现产生强烈担心焦虑,即使进行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未发现异常,仍无法释怀这种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担忧。促使患者反复就医、过度关注身体的各种自己不熟悉的表现,而且给予不科学的无理解释。这些患者不需要进行专业检查,检查完也不相信。

 

疾病焦虑被归类为躯体化形式障碍。患者因没有正确的医学常识而歪曲解读身体正常表现,如正常的身体外部特征解读为肌肉萎缩,正常的生理性肌肉收缩解读为渐冻症,坚信这些是致命性疾病的征兆,即便医生反复解释也无法改变其偏见。这些人敏感多疑,具有很强的自我人格,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越查不出来原因,越担心,不会反省,进行反向思维,不顾大夫确定的客观事实(患者把自己的认知当实事),只坚持主观臆断,形成强迫症表现,无形中欺骗自己,频繁更换医院检查,指挥医生按照自己的非专业逻辑反复检查,循环往复,患者自己烦恼,也把大夫折腾个半疯,患者家人也跟着遭殃,不得安宁。

 

一、患者的表现特点:

1)过度自恋

每天长时间观察身体的细微变化,而后把这些变化定义为一个医学症状,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症状的医学概念和判断标准,不知道一个症状的判断是一个大夫的基本功,需要长期实践才可以把握分寸区分真假,患者把自己认为的表现当病态处理,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症状,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往自己身上套,没有整体观,不知道不同症状的内在联系。而目前铺天盖地的医学科普误导无知的百姓进行盲目猜测,导致疾病焦虑形成,杂乱无序的医学科普和传销一样在毒害社会。

2)症状多样

由于惧怕疾病的存在,导致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出现乏力、心慌、出汗和精神不佳等躯体化症状;部分患者反复向家人述说其表现,家人也不是大夫,也不知道对错,安慰没有依据,一个事一天唠叨几十遍,家人也烦,作为外行人也无法反驳,只能够顺着患者说,有些家庭成员在患者长期唠叨洗脑下,也信以为真,这反而加重患者的错误判断,所谓的临床表现更为明显,出现“病情”持续或加重。

3)影响生活

每个人都有惰性,惧怕竞争,疾病焦虑患者的恐惧持续时间很长,是一种逃避竞争的表现,病给了一个逃避社会竞争的理由,自然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逃避社会,一个人脱离社会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瞎琢磨上,进一步加重疾病焦虑。对这种患者非精神科医生和自己家人都很无奈,接触这样的人是一种痛苦,门诊上碰到这样的患者,一个事说几遍到十几遍,反复推门而入,干扰别人正常看病,工作秩序被反复干扰,而大夫终止这种干扰公共秩序的行为,患者就开始投诉,不择手段强迫所有人都围着她/他转。

 

二、导致疾病焦虑的因素包括

1)心理幼稚

患者具有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社会交往不多,也没有多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理想,惧怕未来挑战,平平庸庸无所事事,心地善良而易于被暗示。 不敢参与社会竞争,就在自身找毛病,把惧怕竞争寄托在假设的疾病上,以此达到心理平衡。

2)思维障碍

疑病症是一种逻辑思维病,医学不是自己专业的事,非要强迫自己基于那些不熟悉的非专业知识去瞎推测,自寻苦恼,不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一个外行人和内行人进行交流,基本是鸡对鸭讲,对牛弹琴。错在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隔着专业琢磨其他专业的事情,100%都是错的,有了人工智能也是无解,你不会整体思维,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思考。所以病不在躯体,在精神。

3)诱发因素

大脑各级神经元对躯体感觉和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的调节是有波动性,会受到情绪以及内分泌改变的影响,病和非病之间有截然不同的程度差异,患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无法把握这种区分的分寸。前面提到的医学信息泛滥成灾,健康信息对一个非医学人士过度灌输以及身边人的突发疾病都是诱发因素。几乎所有人看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医学信息或别人有病,就下意识往自己身上对比,形成疾病焦虑。

 

三、如何处理

1)做事理智

平时不看医疗科普文章,没有半点好处,因为医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知识,碎片化的一星半点知识对你而言只有坏作用,因为你无法拿捏分寸,只给社会和家庭添乱。我做的科普是针对我的患者,而非大众。你如其把钱交到医院,还不如把钱花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增加你的意志力,通过瑜伽、慢跑等运动重建身体的良性协调,也减少你无事生非的瞎琢磨机会。有些相对理智一点的人,在看了我的文章或门诊也能释然,而且还感到不好意思。毕竟疑病症是一种无知和愚蠢的表现。

2)看精神科

如果你的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并影响生活,尽快就诊,无病呻吟让周围人都讨厌,先到精神科看看,别急着做检查,大夫会按你说的情况进行医学逻辑分析,胡思乱想的瞎猜测没有医学逻辑,做检查没有道理。负责任的大夫不会随意做任何检查,按照患者这个外行人进行的检查基本都是错。可以进行标准化量表评估焦虑程度。非精神科医生也有精神科的知识,可以看,但对不可理喻的人不爱搭理,太磨叽的人就拉黑了。

3)药物治疗

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治疗要持续6-12个月或更长时间,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疾病焦虑程度显著下降。也有患者拒绝治疗,原因是固执和无知,导致继续无病呻吟。

以上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注:全部文章版权归袁云教授所有,未经授权切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