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遨宇 等 日期:2025-03-30 浏览量:65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73)
李遨宇1,2 朱宝生2 章锦曼2 贺静2 吕涛2 苏洁2 朱姝2 夏丰雨2 章印红2
通信作者:章印红
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西部优生与出生缺陷防控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出生缺陷与罕见病临床研究中心
【摘要】
目的 对1个PKHD1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的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方法 对1个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先证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胎儿产前诊断过程。
结果 先证者系G5P5,女,4岁11月龄,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慢性病容,贫血貌,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血液检查提示中度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蛋白血症;腹部B超提示肝脾肿大。先证者有1个哥哥和2个姐姐均有类似症状,分别于4岁1月龄、10岁和4岁7月龄时死亡。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PKHD1基因c.10923delG(p.Met3641Ilefs*4)和c.10315G>T(p.Asp3439Tyr)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ACMG评级分别为P(PVS1+PS4+PM2+PP4)和LP(PVS1+PS4+PM2+PP4)。先证者就诊1个月后死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先证者母亲于第6次妊娠18周时接受羊膜腔穿刺,胎儿PKHD1基因检测未检出上述两变异,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拷贝数变异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孕期胎儿B超未见明显异常,孕39周顺产1女,随访至3岁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 PKHD1基因所致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临床表型差异较大,以肝病为主要表型的患儿容易误诊,死亡率较高。基因诊断是临床诊断、表型预测、预后评估和预防家庭再次生育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PKHD1,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基因突变,产前诊断
基金项目:云南省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ZDKFKT001);云南省生殖妇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开放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