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儿童罕见病药物干预临床研究流程中各环节的分析

作者:常旭婷 等 日期:2019-09-16 浏览量:404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9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常旭婷,张捷,吴晔

 

【目的】对30项小儿神经系统罕见病药物临床研究中各环节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儿童神经系统罕见病药物干预研究的现况,为罕见病药物干预研究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对30项儿童神经系统罕见病的国外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收集,包括研究发起者的类型、研究方法的类型、患者招募的范围、入组数量、干预药物名称、干预药物类别、药物选择依据、结局指标以及疾病患病率信息等,并对研究发起者与研究中心、入组数量与患病率关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纳入的30项研究,涉及癫痫性脑病、神经肌肉病、遗传变性病、脑发育障碍、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以及运动障碍等疾病类别,涉及14种疾病;2.研究发起者和研究中心:14项全球多中心研究均由医药公司发起,多数单中心(5/10)和单一国家的多中心研究(7/9)由研究者发起,研究中心与研究发起者之间明显相关;3.研究各环节:(1)研究药物的选择依据:涉及到的药物种类有27种,未上市的药物有15种,已上市为扩展适应征进行研究的药物有12种,67%(12/18)未上市药物的研究由医药公司发起,83%(10/12)已上市为扩展适应征进行的研究由研究者发起,研究药物的选择依据方面以既往临床试验(9/30)及动物实验(9/30)最为常见;(2)入组数量:入组患儿的中位数为39(10-215)例,半数以上(17/30)研究入组数量小于50人,在描述入组数量确定依据的研究中,多数(10/11)根据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未发现入组数量与患病率之间的关联;(3)研究设计方法:53%(16/30)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33%(10/30)为单组开放性研究,14%(4/30)为随机交叉对照研究。75%(12/16)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由医药公司发起,50%(5/10)单组开放性研究及所有(4/4)随机交叉对照研究由研究者发起,研究设计方法与研究发起者之间明显相关;(4)疗效评价指标:半数(15/30)将量表评分的改善作为主要结局指标,33%(10/30)将临床症状改善的人数或百分比作为主要结局指标,10%(3/30)将主要的病理检查、检验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等作为主要结局指标。

【结论】儿童罕见病药物干预研究入组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常见病的研究,且研究设计方法较为单一,需要进行全球、多中心招募,并优化研究设计方法使得现有的数据被充分利用及分析,最终使研究结果更为可靠,得到证据级别较高的结果。加速罕见病药物试验的步伐需要罕见病患者、临床医学家、药企、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政府部门等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