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KCNQ2与SCN2A基因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作者:马玉平 等 日期:2022-09-22 浏览量:2008

第十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2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9)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

马玉平、邓劼*、方方、王晓慧、陈春红、李华

通讯作者:邓劼

 目的 KCNQ2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QT样亚家族成员2,其变异可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型(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DEE 7),SCN2A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2型α亚单位,其变异可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1型(DEE 11),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既往报道二者均起病早,合并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多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类(sodium channel blocker, SCB)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能有效。本研究分析KCNQ2及SCN2A基因变异相关DEE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早期识别、治疗选择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KCNQ2及SCN2A变异所致DE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预后。

结果 共纳入30例患儿,KCNQ2基因变异组17例,男9例、女8例;SCN2A基因变异组13例,男6例、女7例。KCNQ2组中错义变异15例,移码变异1例,剪接变异1例,新生变异11例,遗传性变异3例,3例未验证来源;SCN2A组均为错义变异,新生变异11例,遗传性变异2例。KCNQ2变异起病年龄为1.5小时~3月龄,中位年龄2日龄;SCN2A变异起病年龄为2小时~10个月,中位年龄3日龄。KCNQ2及SCN2A变异组生后1周内起病比例分别为88.2%(15/17)、76.9%(10/13),无统计学差异;生后28内起病比例分别为94.1%(16/17)、76.9%(10/13),有统计学差异(p=0.2)。KCNQ2变异组均以局灶或多灶性起源的强直/强直-阵挛发作起病,其中1例合并痉挛发作;脑电图监测到爆发-抑制9例,高度失律4例,其中3例早起呈爆发-抑制,后转变为高度失律;1例于1月龄死亡,2例失访,余14例随访3个月~4年6月,应用抗癫痫药物2~7种,11例应用SCB,9例有效(发作减少大于50%),2例联合生酮饮食辅助治疗,1例有效;13例(86.7%)于1月~1岁时抽搐缓解,1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截至末次随访,4例发育大致正常,余10例存在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SCN2A变异组以局灶性起源的强直/强直-阵挛发作起病12例,其中4例合并或转型为痉挛发作;以痉挛发作起病1例;脑电图监测到爆发-抑制5例,高度失律5例,其中3例同时或前后有爆发-抑制及高度失律;1例于9月龄因频繁抽搐死亡,1例失访,余11例随访5个月~5年4个月,应用抗癫痫药物2~6种,12例应用SCB,11例有效,1例联合生酮饮食辅助治疗,效果欠佳;7例(58.3%)于1月~3岁时抽搐缓解,4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截至末次随访,2例发育大致正常,余9例存在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结论KCNQ2相关DEE 7较SCN2A相关DEE 11起病更早,常新生儿期起病,癫痫发作类型以局灶性发作为主,痉挛发作相对少见,癫痫控制率较高。两组应用SCB抗癫痫治疗均有效,SCN2A变异者有效率可能更高,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长期随访。然而,即使抽搐控制,KCNQ2及SCN2A相关DEE患儿仍多存在不同程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