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抗Ku及抗PM-Scl抗体阳性的硬化性肌炎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赵亚雯 等 日期:2023-12-08 浏览量:630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4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赵亚雯,张歆雨,张巍,王朝霞,袁云

目的:总结硬皮病相关抗体阳性硬化性肌炎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特征。

方法:收集抗Ku或抗PM-Scl(包括PM-Scl-75PM-Scl-100)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资料,总结患者的肌肉受累特征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并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共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70例患者,其中抗Ku抗体阳性23例,抗PM-Scl抗体阳性46例,抗Ku抗体阳性兼抗PM-Scl抗体阳性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7/43,平均起病年龄为36.14 18.68岁,53例表现为轻中度肌无力,47例(89%)为近端肌无力,36例(84%)存在颈部无力,20例(51%)出现皮肤受累。血清肌酸激酶为2775.00774.884775.13IU/L,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12例(18%)。骨骼肌病理主要表现为炎性肌病(29例,41%)和坏死性肌病(17例,24%)病理改变。抗Ku抗体阳性患者女性比例高于抗PM-Scl抗体阳性患者(79% VS 53%P=0.033),抗PM-Scl-100抗体阳性患者CD3阳性细胞数高于抗Ku抗体阳性患者组(50% VS 8%P=0.036)。

结论:Ku或抗PM-Scl抗体阳性的硬化性肌炎多于青中年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轻中度肌无力,骨骼肌病理以炎性与坏死性肌病改变多见,其中抗PM-Scl-100抗体阳性患者病理改变相对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