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知识聚焦

“瑞氏综合征”背后潜伏着遗传代谢病,错过太可惜(之三)

作者:杨艳玲遗传与健康教室 日期:2021-03-22 浏览量:901

瑞氏综合征是个什么病?

1963年Reye等医生首次报道了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注意到这个严重的肝性脑病,可以发生在儿童到成年任何年龄,4~12岁最常见。早年研究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毒素等有关。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80年代中期限制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尼美舒利退热,瑞氏综合征发病减少。 但是,随着生化及基因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潜在的尿素循环障碍、线粒体脂肪酸代谢障碍等疾病才是瑞氏综合征的根源,发热、退热药、抗生素仅仅是导火线,引爆了遗传代谢病。及早明确病因,正确治疗,很多瑞氏综合征患者有望获救。比如贝贝、欣欣和阳阳三位小伙伴,虽然不幸发生了瑞氏综合征,但是,家长与医生们配合,努力探索病因,发现了潜伏的遗传代谢病,得以康复。并且,明确病因,可以规避生活中的危险因素,避免今后再次发病的风险。基因诊断也是保护家人的关键,减少家族再发类似的严重遗传病。



瑞氏综合征的诊断


主要参照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标准:(1) 急性非炎性脑病,包括2个方面:① 意识改变;② 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脑组织学样本显示脑水肿,无脑膜及脑血管周围炎表现。(2)急性肝病,肝脂肪变性,血清肝酶、血氨升高3倍以上。(3)无其他可解释脑及肝脏异常的原因。瑞氏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没有特异性,是基于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的综合发现。遇到疑似病例,需要及早寻找可能的病因,鉴别遗传代谢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等,指导治疗。


瑞氏综合征病因复杂,死亡率、致残率很高,随着药物及用药方法的不断改进,药物安全性显著提高,遗传代谢病已经成为导致瑞氏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脂肪酸氧化障碍、尿素循环障碍、糖类代谢异常等疾病,急性期容易表现为瑞氏综合征样发作,需要高度重视,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忠告:大多数遗传代谢病属于罕见病,不一定是不治之症,有些疾病治疗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正确治疗。血氨、氨基酸、游离肉碱、酰基肉碱及尿有机酸分析是便捷的诊断武器,特殊饮食、生活管理、左卡尼汀和维生素可能救命。


参考文献:[1] Reye R D, Morgan G, Baral J. Encephalopathy and fatty degeneration of the viscera. A disease entity in childhood [J]. Lancet, 1963, 2 (7311): 749-752.[2] DeLong GR, Glick TH. Encephalopathy of Reye's syndrome: a review of pathogenetic hypotheses. Pediatrics. 1982; 69 (1): 53-63.[3] Hardie RM, Newton LH, Bruce JC, et al. The changing clinical pattern of Reye's syndrome 1982-1990. Arch Dis Child. 1996; 74(5): 400-405.[4] Hall SM, Plaster PA, Glasgow JF, Hancock P. Preadmission antipyretics in Reye's syndrome. Arch Dis Child. 1988; 63 (7): 857-866.[5]  丰利芳,陈晓红,李东晓,李溪远,宋金青,金颖,杨艳玲.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口服尼美舒利后发生瑞氏综合征及猝死样症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20 (11): 944-949.[6] Pugliese A, Beltramo T, Torre D. Reye's and Reye's-like syndromes[J]. Cell Biochem Funct, 2008, 26 (7): 741-746.


特别致谢

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丰利芳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