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腓骨肌萎缩症GDAP1基因突变临床与遗传特点研究

作者:吕俊兰 等 日期:2019-02-03 浏览量:1109

第六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8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24)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2 广州妇女儿童中心神经科

吕俊兰1 侯池2  巩帅1  孙欣1  

摘要:腓骨肌萎缩症(charact-Marre-tooth,CMT)是进行性发展的以下肢肌肉萎缩为著的周围神经病。其遗传方式可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性联遗传。典型的症状为缓慢而渐进性对称性的四肢肌肉无力和萎缩伴有轻到中度的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畸形。患者腓骨肌萎缩最为典型,腿呈鹤腿或倒置的酒瓶状,感觉症状首先出现在下肢远端,逐渐向上发展。步态异常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CMT的致病基因已经报道逾百,GDAP1基因是可以导致CMT2和CMT4的致病基因之一,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多见,亦可以见于显性遗传的病例。现报道近10年来在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经基因诊断的GDAP1突变相关的儿童CMT病例。

本组患儿男7例,女:3例;就诊年龄:1-5岁:6例,10-11岁4例;发病年龄:自幼发育落后,下肢无力5例,会走时发现下肢无力并姿势异常2例,3岁发病1例,7-8岁发病2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有家族史者1例。

步态异常见于所有病例,表现为高抬腿步态,所有患儿可见足下垂, 足畸形(弓形足或马蹄内翻足)3 例,鹤腿征见于4例。

电生理检测: 10例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测,2例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以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7例以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为主要病理改变提示以轴索损害为主。1例患儿周围神经传导未引出。

腓肠神经活检:3例行腓肠神经病理检查,活检表现为以轴索变性为主的病理改变合并有脱髓鞘改变,一例有剥洋葱改变.

基因检测:所有病例均行基因检测,均提示GDAP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类型如下:

6例患儿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GDAP1基因呈复合杂合突变, 突变位点为:

C.507T>G和C.767A>G*, C.112C>T和C.563A>G*, C.112C>T和C.563A>G*,C.341del A和 C.817C>T,C.557del T和C.767A>G*,C.113A>G和C.656T>G*。其中5例患儿的至少一个突变位点已经见文献报道,1例患儿的突变位点未见报道。

纯合突变隐性遗传1例,突变位点为C.692C>G,此突变未见文献报道。

杂合突变显性遗传3例,突变位点分别为C.600G>T ,C.154C>T*, c.515G>A*,已报道突变2例, 未报道突变1例。结论:GDAP1是导致CMT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CMT的重要致病基因之一。

   注:*表示已有文献报道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