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毓娟 等 日期:2025-01-08 浏览量:53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47)
张毓娟1 代丽芳2任淑红1 赵敏3 丁昌红2
通讯作者:丁昌红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神经内科
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伴有WNK1/HSN2基因突变的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 (HSAN) II 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现将我院收治的1家系兄弟2例患儿进行报道。
方法:分析我院2023年7月就诊1家系2例患儿以痛觉减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并完善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兄弟2例患儿均有相同基因变异,提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 2 型。
结果:例1 哥哥 男,14岁,主因“发现痛觉减退3年余”就诊。患儿3年前(2020.06)因左足第2趾红肿破口流脓考虑骨髓炎时发现患儿双足痛觉减退(图1a),2.5年前患儿再次出现左足第二趾红肿、流脓,考虑骨髓炎复发,于外院行第2趾远端切除术,1年前患儿左足第2趾皮肤磨破后出现破口,破口进展形成窦道,可见破骨由窦道口排出(图1b),后行左足第2趾切除术,手术时未予麻醉剂,术后左足背稍红肿、皮温较高,术中发现患儿血运差,故建议风湿免疫科协诊。后就诊于我院风湿免疫科,发现双手足痛觉减退,双腕、双踝关节活动受限,无肿痛,考虑银屑病关节炎,予对症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好转,痛觉仍不敏感。病程中无其他不适。
既往史:7岁因背部、双下肢皮疹,在外院诊断银屑病,予治疗后皮疹好转。
孕产史、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患儿爷爷、姨妈银屑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共济查体未见异常。双手足皮肤湿润(图略),汗多,双手足痛觉减退。双肘部可见局部皮肤角化、褐色色素沉着(图略)。左足第2趾截趾术后。
辅助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血葡萄糖、血脂正常。抗链O、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抗CCP抗体阴性。血沉20mm/H。左小腿及左足核磁提示多部位骨髓水肿,左足第2趾缺如。肌电图:双侧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未引出波形,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波幅减低,传导速度减低;所检肌肉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
例2 弟弟,6岁。自幼哭闹少,对痛觉不敏感。
基因检测:兄弟二人 WNK1基因均发现有复合杂合突变。c.3470del(p.Gly1157GlufsTer41),母源,c.2965C>T(p.Gln989Ter),父源。根据《ACMG 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
诊断与治疗: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综合考虑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 2A 型。治疗:加强护理,避免磕碰外伤。
结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 2 A型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对于痛觉减退的患者,及时完善基因检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避免外伤。
讨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2型(HSNAII)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病,其特征是早发性脱髓鞘、感觉丧失和皮肤溃疡,多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病。在发病初期即表现出症状和体征,包括四肢远端麻木和”手套”“袜套”样感觉缺损,可出现痛觉、触觉和温度觉受损,可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神经病变皮肤容易产生过多的角质及角化过度,角质嵌入软组织深层或形成缝隙,促进溃疡形成及感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明显,可见多汗、强直性瞳孔。有报道该病对关节痛敏感,但本例患儿对关节痛不敏感,对骨痛敏感。临床需与Lesch-Nyhan 综合征、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征等鉴别。
目前已经明确的I型HSAN致病基因有HSN2/WNK1、FAM134B、KIF1A和 SCN9A.临床上对应疾病分型分别为HSANIIA、HSANIIB、HSANIC和HSANID。WNK1基因编码的蛋白(WNK lysine deficient protein kinase 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南,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目前国内外尚无本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报道。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多学科联合管理非常重要,应注意受损、感觉缺失的肢体护理,避免外伤,预防皮肤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