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UMN-D ALS中胼胝体的病变与不同传播模式相关

作者:吴捷颖 等 日期:2024-10-12 浏览量:235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16)

吴捷颖1,徐迎胜1,尹铁伦1,张楠1,樊东升1,2,3*,叶珊1,2,3*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2.   北京市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吴捷颖,

(通讯作者)叶珊, 樊东升

目的:胼胝体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中均证实存在损害,同时胼胝体也被推测为传播病变信息的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究胼胝体在ALS的症状传播中是否具有介导作用。

 

方法:研究通过收集均为以上运动单位受累为主(UMN-D)的ALS患者,以症状传播的不同方向分为横(H/纵(V)两组,通过结构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胼胝体在组间的差异。

 

结果:在VBATBSS的影像学分析中,两组之间在胼胝体处存在差异,在轴向扩散系数(AD)指标上均表现为H组大于V组;通过概率性纤维追踪构建胼胝体纤维束并进行组间分析,提示两组之间在连接双侧初级运动皮层的胼胝体纤维束(CC-PMC)的AD指标上仍具有差异。

 

结论:在UMN-D ALS中,不同的症状传播方向与胼胝体的结构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能与胼胝体内的神经间质成分相关,如炎症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此外,评估胼胝体这种方向性强的颅内纤维,AD可能是一个更为特异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