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表现为颅内多发微出血的梅毒性脑膜炎一例报道

作者:李颖 等 日期:2024-12-17 浏览量:96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40)

李颖,关颖,冯立群,刘广志

通讯作者:李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目的:随着病原学检测手段发展及抗生素使用,典型的梅毒性脑膜炎越来越少,导致诊断困难。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中,需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出现多发颅内病变伴大量微出血,当仅有梅毒血清学证据时,也需考虑到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本文报道一例青年颅内高压患者,合并梅毒抗体阳性,最终诊断为梅毒性脑膜炎患者。

方法:收集该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29岁,主因反复发热、头痛8个月”就诊。患者8月前在野外拍摄,食用雪水炖羊肉后发热,头痛,输液退热后好转。此后间断出现发热、头痛,乏力,伴有复视,服用止痛药效果好。4月前头痛加重服用止痛药无效, 查头MRI未见异常,腰穿提示压力大于330mmH2O,使用甘露醇后头痛缓解出院。出院后仍有间断头痛,右侧口角抽搐发作一次,出现发作性右侧口角及手指麻木,未予诊治。2月前因“头痛、眩晕、紧张”于精神科就诊,复查头MRI出现小脑半球病灶伴微出血,颅脑磁共振SWI磁敏感可见小脑局部片状低信号,甘露醇治疗无效。4日后转院,再次行腰穿提示压力冒管,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升高,感染二代测序阴性,血清梅毒抗体阳性,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查颈、胸、腰椎MRI未见异常,MRV提示左侧横窦纤细,显影稍淡,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脑电图偶见尖波。给予头孢曲松、阿昔洛韦40天治疗,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症状好转。半月前复查头MRI病灶较前增大,伴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微出血,故来我院就诊。2020年查出梅毒抗体阳性,梅毒特异抗体阴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凝血、血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游离轻链、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正常;EB病毒、弓形体、单疱、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IgM阴性;淋巴细胞亚群分析:B细胞百分比22%5-20),B淋巴细胞绝对值 389/ul,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2.5%8-26),自然杀伤细胞绝对值44/ul155-550);免疫球蛋白三项:IgG 7.37g/L8.4-17.4),IgAIgM正常;结核分支杆菌相关γ干扰素监测:阴性;ASO2740-200IU/ml。免疫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2.990-0.99);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IgM阴性;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弱阳性;快速梅毒血清反应滴度x10:阴性。复查腰穿提示压力冒管,白细胞87x106/L,蛋白0.859g/L,单个核98.5%,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阴性。血及脑脊液的感染NGS检查阴性,脱髓鞘、副肿瘤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等检测均阴性。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左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余未见异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右眼刺激于枕中记录P100潜伏期延长。眼底照相提示双侧视乳头水肿,双眼多发渗出、出血。考虑“梅毒性脑膜炎”,给予甘露醇治疗250ml Q8h,头孢曲松2g每次qd,苄星青霉素肌注,20万单位,左右臀部各一次,每周三次,甲泼尼龙250mg一周后调整为120mg qd 一周,后60mg口服逐渐减停。

治疗25天,患者头痛好转,压力260mmH2O,白细胞数36x106/L。复查MRI提示病灶较前缩小,但是微出血增多。复查高分辨MRV未见堵塞,继续给予青霉素持续治疗半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眼底复查较前明显好转。

  结论:梅毒性脑膜炎早期可表现为特发性颅高压,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导致病原学证据获取困难。颅内高压可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多发微出血。脑脊液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阴性并不能除外梅毒脑膜炎的诊断,规范足疗程的治疗是治愈梅毒性脑膜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