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袁云 日期:2025-01-11 浏览量:70
神经活检需要适当地选择患者、那条神经和神经病理学技术。
1. 患者选择
通过其他临床方法未能提供明确答案的患者应该进行神经活检,在知情的情况下判断活检是否有用。如果在症状出现后6个 月内进行神经活检,则更具有诊断性。具有不对称或多灶性症状的患者诊断率更高,诊断效率为32.7%,而对称性神经疾病患者的诊断效率为17.7%。当有临床/神经生理学证据表明不对称和多灶性分布时,诊断效率最高。
诊断效率也受到活检前初步诊断的影响,与血管神经病、炎性脱髓鞘多神经病和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疾病的初步诊断相比,诊断效率更高。隐源性神经病的神经活检阳性率比较低。
2,技术选择
撕纤维分析在神经活检评估中的价值存在争议。异常模式可以指示潜在的病理过程,与半薄切片相比,增加了识别早期脱髓鞘特征的敏感性。连续的冰冻切片和石蜡/树脂包埋切片证明有用,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增加诊断价值。电镜在大约14%的病例中具有附加值。对于已知有斑片受累的病理组织的诊断效率随着检查的神经组织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除了血管性神经病和与淀粉样变性和结节病相关的神经病外,伴随的神经肌肉活检有时还可以帮助诊断胆固醇栓塞、血管内淋巴瘤和线粒体疾病。
3. 神经选择
确定局灶性病变的理想方法是对病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活组织检查。腓肠神经是最常见的活检,是容易接近的纯感觉神经,通常在长度依赖的神经疾病中受到影响。上肢神经病首选尺神经浅支。运动神经偶尔会被考虑,近端神经活检在某些临床情况下是有用。对选择接受坐骨神经或臂丛靶向束状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4.8%和74.3%。在坐骨神经活检队列中,4.5%的患者出现永久性并发症,包括活检侧腓骨段分布的持续性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