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新药研发

神经变性病与癫痫

作者: 日期:2014-09-10 浏览量:2173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除了有癫痫发作,智力也越来越退步,动作越来越笨拙?”

前面介绍了癫痫的病因,我们知道了很多癫痫和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小儿癫痫中,约有30%属于遗传代谢病、神经变性病或其他遗传综合征的一个症状,即症状性癫痫。各种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功能,降低惊厥阈值,引起神经元放电。我们这里介绍一类疾病叫神经变性病,这些疾病多为遗传所致。癫痫只是这些神经变性病造成的脑损伤引起的症状之一。在癫痫综合征分类中有一种叫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是一类以癫痫发作、显著的肌阵挛和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痴呆、共济失调)为特点的疾病,是一组症状性癫痫,就包括多种神经变性病。其共同表现是肌阵挛发作及其他发作形式、进行性病程、轻重不等的认知缺陷。如下面要介绍的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线粒体病中的MERRF、唾液酸沉积症等。  

那么,什么是神经变性病呢?神经变性病是指由于神经元变性、凋亡所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种:记忆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组织病理学研究均显示神经元缓慢渐进性凋亡。

  这类疾病临床多数隐匿起病,病程缓慢进展,可持续多年甚至十几年或更长,部分病例可有家族遗传史,有相当一部分为散发病例。儿童期起病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变性病多合并癫痫发作,智力低下,常常表现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已经达到的一些能力逐渐丧失,比如抬头、逗笑、端坐、行走、语言、认知、记忆等,还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运动异常。头颅影像学多有异常。另外,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包括心、肝脾、眼、骨骼、皮肤等。

我们简单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神经变性病。

(一) Menkes病

  Menkes病又称卷毛病,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本病的临床特点包括癫痫、进行性智力损害、肌张力低下、视力损害,毛发异常(毛发色浅、卷曲、质脆易断裂),低体温,动脉迂曲,骨骼畸形。经典型Menkes病患儿于生后2~3个月发病,癫痫发作是常见症状,发作频繁,早期为局灶性阵挛发作,生后10个月左右转为难治的婴儿痉挛,晚期表现为多灶性部分性发作、强直痉挛发作或肌阵挛发作。头颅CT或MRI显示大脑和小脑萎缩,脑室扩张,可有硬膜下出血。病程发展迅速,常在发病后半年至1年内死亡,存活到2~3岁者极少。

(二)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病

  这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重要的儿童早年致死性神经变性病,现按遗传学分为8种亚型,癫痫均为主要特点。主要病理改变是在皮肤或其它组织超微结构检查可见特殊溶酶体贮积物。小儿时期发病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运动倒退,显著视力受累;癫痫呈多种发作类型,可为全身强直阵挛、肌阵挛、失张力发作等。EEG背景活动早期正常,以后进行性恶化,有广泛快棘慢波发放,伴明显的光敏反应。头颅MRI表现为进行性脑萎缩。

(三)溶酶体贮积症

1、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病

  ?型患儿常在生后6个月内发病,初起表现为全身肌张力低下,吸吮力差,喂养困难,对外界反应差,出生数月内可见肝脾肿大,常伴特殊面容,如前额突出、大耳、鼻梁低平、齿龈增生和巨舌。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逐渐出现对声音敏感,稍加刺激可使其惊跳(惊跳反应);眼球震颤,阵发性痉挛,癫痫发作,腱反射亢进,腰部脊柱后突,关节强直等。如能存活至1岁以上,患儿常呈去大脑状态,且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常在2岁左右死于呼吸道感染或脑干功能不全。患儿的骨骼、肝脾、淋巴结中可以找到特殊的泡沫细胞。骨骼X线常显示多发性骨发育不良,骨质疏松,椎体前缘尖突和畸形等。约50%患儿眼底检查可发现樱桃红斑。

2、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病

   家族性黑矇性痴呆(Tay-Sachs病)是由于己糖胺酶α链缺陷,GM2在神经元贮积所致。婴儿型最多见,出生时均正常,出生至4个月出现对声音刺激特别敏感,表现为声音诱发的突发惊跳和四肢伸展性痉挛,正常婴儿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常随重复刺激而逐渐减退,但患儿的反应始终和刺激同步。4~6个月呈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逐渐不能独坐,翻身或抓物,对外界反应淡漠,肌张力减退,锥体束征阳性,此后肢体逐渐痉挛。至8~9个月时可有眼震,失明,眼底可见樱桃红斑。生后第2年常有癫痫发作和脑电图异常。随病情进展,逐渐痴呆,3~5年死于恶液质。晚发婴儿型患儿通常在生后第2年起病,临床表现类似婴儿型。慢性晚发型患者可在儿童期、青春期或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发病,初期以失语、构音障碍、行走困难、小脑共济失调、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为主,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智力倒退、癫痫发作、失明等。起病3~10年后患者呈现痴呆状。

  桑德霍夫病(Sandhoff病)是由于己糖胺酶β链缺陷所致。与Tay-Sachs病极相似,幼年型表现共济失调、抽搐和进行性精神运动衰退。患儿在出生后数月内大多正常,仅惊跳现象较多,至6月左右逐渐出现肌张力降低,不能坐、站,失明、惊厥、轻度肝脾肿大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常在2岁内死亡。

3、戈谢病Ⅲ型,常在2岁左右发病,初期以脾肿大为主,肝脾肿大发展缓慢。经过3~7年的无明显症状期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斜视、肌痉挛、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等。晚期出现骨骼病变、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和出血症状。患儿常在神经症状出现后数年死亡。

4、尼曼匹克病

  A型(婴儿型) 是最常见的一型,患儿在出生时正常,少数在新生儿期有黄疸持续不退情况;出生后数周内即可因肌力和肌张力低下而发生喂养困难及体重不增,常伴有反复呕吐、腹泻等;3~6个月时出现肝脾增大和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迅速,除肝脾极度增大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6个月时即可呈现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表现,表情淡漠、动作发育迟缓、听视力逐渐丧失、癫痫发作等为常见症状。皮肤有棕黄色素沉着。约半数患儿可见眼底黄斑部樱桃红斑,大多在3岁左右死亡。

 C型(慢性神经型)患者以肝脾肿大和弥漫性脑病变为初起症状,可见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发展至定向力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癫痫频繁发作,常在幼儿期死亡。儿童期或青春期起病者呈现智力运动倒退,小脑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等。多数患者有眼球上下活动障碍表现,即核上性垂直性眼肌麻痹,部分患者有肌张力改变和舞蹈手足徐动症。多数患者在20~30岁时死于吸入性肺炎,少数患者可长期存活。

5、唾液酸贮积病,是由于α神经氨酸苷酶(唾液酸酶)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型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丧失、多发肌阵挛和不规则的肌阵挛发作,可由运动、感觉刺激和情绪烦躁触发或由月经、吸烟引起,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影响到说话、行走、喂养和智力。眼底检查可见到樱桃红斑,有些患者可见斑点状晶状体混浊,常常致盲及视神经萎缩。头颅CT或MRI可见大脑和小脑萎缩。

(四)线粒体病

  线粒体病是因基因的突变引起线粒体酶的功能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26~60%合并癫痫,表现多种发作形式,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婴儿,儿童发病的线粒体脑病多见肌阵挛发作,伴智力下降。婴儿痉挛病例中8%为线粒体病。

MERRF是线粒体病中的一种,为母系遗传。以进行性肌阵挛癫痫、肌病、共济失调、耳聋及智力低下为特点。所谓破碎样红肌纤维是在肌活检时所见肌浆膜下堆积的线粒体所致。线粒体DNA突变多见于A8344G位点,呈异胞质性突变,各家系内甚至同一个体之不同组织中突变DNA的比例各异,因此突变携带者表型可从不受累至轻重不等。

   以上介绍的这些神经变性病合并的癫痫多数难治抗药。虽然这些都是罕见病,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容易误诊,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如果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对于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