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稿件来源 中国医院院长 日期:2024-11-28 浏览量:80
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种(含4种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种(含2种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种、抗感染用药7种、中成药11种、精神病用药4种,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种。
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落地是决定目录调整工作成效的‘最后一公里’。”11月28日,在国家医疗保障局举行的“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指出。
当天,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与会专家进行了相关解读。
落地路径
关于如何让群众尽早用上这些新药、好药,黄心宇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的通知》除了部署新版目录执行外,用较多的篇幅对配备使用、新药推介、管理监督等提出了要求,以确保目录真正落地见效,更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首先,国家医保局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通知》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025年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根据《2024年药品目录》及时调整本机构用药目录,保障临床诊疗需求和参保患者合理用药权益。不得以医保总额限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为由影响药品进院。
其次,进一步强化“双通道”管理。《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医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双通道”处方流转全流程监管,在保证参保人购药便利性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黄心宇补充:“按照我局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要求,原则上自2025年1月1日起,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均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双通道”药品处方。”
第三,加强药品配备情况日常监测。《通知》指出,各省(区、市)医保部门应建立目录内药品配备情况监测机制,以《2024年药品目录》为基础,借助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药品追溯码、医保药品云平台等渠道,收集、完善、维护本行政区域内医保药品配备、流通、使用信息,加强对辖区内医保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的精细化管理。并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定期上报国家医保局,协助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医保目录药品运行监测、评估体系,并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衔接,对于临床价值不高,长期没有生产、使用,无法保障有效供应的药品,在今后目录调整中重点考虑调出。第四,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发展“惠民保”等商业健康保险,营造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的氛围。积极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根据《2024年药品目录》设计新产品或者更新赔付范围,与基本医保补充结合,更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黄心宇强调,今年对药品目录落地的要求更系统、路径更清晰、措施更有力,将有力推动国谈药品落地。黄心宇介绍,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着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继续坚持“补齐短板、鼓励创新、优化结构”的调整思路,发挥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扎实推进“战略购买”“价值购买”。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的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修改说明书的药品、罕见病用药、国家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和仿制药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等。
黄心宇进一步指出,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6种(含4种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种(含2种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种、抗感染用药7种、中成药11种、精神病用药4种,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种。由于部分药品有多个适应症或者个别疾病类别有重复(如罕见肿瘤),因此分类数大于总数。同时,调出了43种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黄心宇透露,在今年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种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种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总体与2023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已连续7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形成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调整机制。
程序优化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在会上介绍了2024年目录调整的程序情况。他表示,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程序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仍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5个阶段,总体保持了稳定,同时主管部门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了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目录调整公开透明、科学规范。
王国栋表示,第一,工作程序更加公开。目录调整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在准备阶段,将《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申报指南》等文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申报阶段,将企业申报材料和申报初审结果挂网公示,对最终符合申报条件的药品予以公告。在评审、谈判阶段也都及时向社会发布阶段性结果。
第二,评价证据要求更加明确。今年,进一步优化企业递交的申报材料和谈判材料,明确申报材料主要用于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因此更加聚焦评审需求,突出临床价值导向;明确谈判材料主要用于谈判测算,因此更加关注药物的性价比和医保基金影响情况。
第三,评审规则更加科学。评审过程中,继续采用专家集体讨论和个人评分并行的方式,临床、药学、医保、药物经济学专家充分发表意见,使医保目录与临床用药实际、医保管理更加匹配。第四,企业沟通更加顺畅。良好顺畅的沟通机制对于顺利谈判至关重要。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向企业及时反馈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谈判等工作结果。二是为确保企业熟悉谈判规则,组织所有参加现场谈判或竞价的企业召开座谈会。三是测算过程中,由专家组长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将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测算专家。第五,信息系统功能更加优化。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开发和完善了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模块,覆盖了申报、评审、谈判确认和协议签署全流程。此外,目录调整在价格测算方面,经过7年的持续更新和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系统科学的医保谈判底价测算技术和方法。
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介绍,药物经济学组专家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国内挂网价格、国际价格、同类竞品价格比较等多种方法,综合测算确定基准支付标准。基金测算更加关注对基金支出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基金影响的刚性约束。测算时,针对创新程度高、患者获益大的药品会给予更高的经济性阈值。今年的测算中,还特别考虑了传统中药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优化了评价维度和测算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