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稿件来源 中国医疗保险 日期:2024-04-29 浏览量:408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其中明确提出取消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限制,推动建立医疗机构药事会规范化流程,国谈药目录公布后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全年药事会召开不少于4次,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此前,四川、上海、广东等多地亦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放宽了对医疗机构药品数量的限制。此举被业内视作是畅通国谈创新药入院通道的重大调整,在此之前,对不同级别的医院用药目录种类数量的限制曾是横在国谈高值药物入院面前的一道坎,如在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中,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超过1500种药品。
多地为医疗机构用药数量“松绑”
取消各级医院用药数量限制的同时,上述文件还要求,要加快国谈药货款支付,并将国谈药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BJ-GBI)管理,国谈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涉及的诊疗项目,不受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限制。
事实上,全国各地为破解国谈创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1月16日,四川省卫健委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器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取消医疗机构用药数量,要求3个月内开药事会,打通国谈药物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此之前,2023年7月,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付端让医疗机构“敢进”创新药械是其中重要内容。在业内看来,这项举措不仅利好国谈药物进院及使用,同时也利好其他药品的进院准入,创新堵点正在被加速打通。
“医院临床用药的进与不进,应当取决于临床的需求。此前受到DRG支付改革、医院用药品规模限制以及零加成等政策的影响,有些高值药(尤其是儿童、罕见病用药)进入医院可能不会很顺畅。”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康震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要求强化儿童、罕见病等群体用药的绿色通道,加速国谈药入院的背景下,取消各级医院用药数量限制体现了医院管理正在逐渐回归临床需求为中心,不仅能让患者受益,还有利于临床药品管理的良性发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区域持续跟进。
提高国谈新药可及性需综合施策
不过,为医疗机构“松绑”仅仅是第一步,要让国谈新药真正惠及临床患者,需要综合施策。
“如今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三医联动’已经逐渐成为各方共识。给医院松绑之后,虽然新药进院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前提是要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尤其是对于罕见病新药和儿童药,只有在诊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生对疾病和新药的认知提高的基础上,让更多新药投入临床应用,才能真正让临床患者获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指出,因此,在打通政策堵点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临床应用研究,及时形成专家共识并推广普及。
此外,“双通道”管理机制也是提高国谈新药可及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广东、河北、福建、上海等十余地都已更新“双通道”药品管理名单。
对比来看,有不少2023年从国谈药品中遴选部分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的省份,2024年已经转为将所有国谈药品纳入名单。如广东省明确,将2023年医保谈判新增国家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双通道”和单独支付药品范围,鼓励将同通用名下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竞价药品和国家集采中选药品优先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和“双通道”药店配备范围,支持临床优先使用。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