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婴儿型胱氨酸病一例家系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宋福英 等 日期:2019-04-09 浏览量:312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7)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宋福英,陈晓波*,钱坤

通讯作者 陈晓波

摘要

胱氨酸病(Cystin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是由于胱氨酸转运蛋白功能缺陷,胱氨酸在溶酶体内蓄积而致病,可累及所有细胞及组织器官,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本病患病率约1/100,000-200,000,分三型:婴儿(肾病)型、迟发(青少年)型和成人(良性)型。婴儿型胱氨酸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胱氨酸病的95%,患儿出生时正常,于3-6月龄出现初始临床征象。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1例婴儿型胱氨酸病的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加强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

目的 对1例婴儿型胱氨酸病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进行临床及基因结果的对比,为婴儿型胱氨酸病这一罕见病提供临床及基因资料。

方法 详细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1例婴儿型胱氨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外周血DNA应用 PCR 扩增进行患儿及父母的 CTNS基因检测。通过文献复习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结果 患者男,11月,因“多饮多尿3月”就诊,检查提示低钾血症;低磷佝偻病;肾性糖尿;大量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肾性尿崩症;身材矮小症;轻度贫血,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4岁8月行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弥漫性颗粒沉积。CTNS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具有c.18_21delGACT(p.T7Ffs*7)和4,5号外显子缺失的复合杂合突变。两者均为既往报道的可导致婴儿型胱氨酸病的突变,但在国内患者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复习,中国大陆儿童患者的报道文献共5篇,连同本文在内胱氨酸病患者共7人,其中婴儿型4人,青少年型3人。其临床共有特征为眼部及肾近端小管回吸收障碍,其分型与基因突变类型相关,婴儿型发病早,病情重。

结论 对于眼部及肾近端小管回吸收障碍患儿,需注意胱氨酸病的可能,明确诊断依赖于CTNS基因检测。

关键词:胱氨酸病,范可尼综合征,CTNS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