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潇亚 等 日期:2019-10-22 浏览量:1204
第七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19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任潇亚 巩纯秀
背景:国外报道了近100例PORD,尚未见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PORD)导致的ABS的报道。
目的:首次报道PORD导致的中国儿童ABS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改善处理和预后。
方法:报告5例中国儿童PORD导致的ABS 病例的临床特点,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所致的ABS患儿共5例,0.5~4.15岁,其中一例46,XX,社会性别为男,外生殖器男性化;其余4例均为46,XY,均为小阴茎,3例合并尿道下裂。患者均呈现出较一致的面容,表现为额头突出(5/5),面中部凹陷(3/5),下眼睑脂肪垫(4/5),下眼睑颧骨横线著明(4/5),耳位低及耳后旋(3/5),大耳廓(5/5),内耳轮缺失(3/5),耳垂折痕(4/5),鼻梁低(5/5),梨形鼻(5/5),鼻翼发育不良(5/5),腭弓高(5/5),人中短、深(4/5),小下颌(4/5)。3例伴四肢骨骼异常。其中下眼睑脂肪垫、眼睑-颊线和耳廓耳垂为首次描述的体征。患者均表现为21-羟化酶(CYPc21)和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YPc17)部分缺陷的激素特征。我们的患者中共检测到6种不同的POR基因变异,分别为p.R457H(4/10)、 p.Y248X(2/10)、p.R457L(1/10)、 p.R554X(1/10)、p.Y607C(1/10)、p.D210G(1/10),其中p.R554X,p.D210G为首次报道。所有的患者均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
结论:首次报道5例中国儿童PORD导致的ABS,总结了临床特征,基因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我们发现了PORD患者新的面容特征,另外POR基因p.R554X,p.D210G变异为首次报道,拓展了POR突变数据库。R457H为我们的患者中的高频突变位点,可能为亚洲患者POR基因的热点突变。PORD患者所需氢化可的松的治疗剂量较经典CAH低,需要个体化,在应用其他药物时也应注意不良反应发生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