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19相关免疫性肌病,5例报道

作者:杨梦婷 等 日期:2023-12-05 浏览量:581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40)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北京市神经血管病探索重点实验室

3北京大学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杨梦婷1赵亚雯1王怡康1袁婧楚1邓建文1

刘靖1郑艺明1张巍12王朝霞12袁云123*

新型冠状病毒-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可能和人类长期共存的病毒,感染后可以诱发不同类型的免疫性肌肉病。本研究探讨一组该病毒感染诱发免疫性肌肉病的临床、影像、肌肉病理改变特点和治疗转归。

方法:收集自202212月至20234月在我院确诊的5COVID-19感染后免疫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肌酸激酶、肌炎抗体、肌肉核磁共振、肌肉病理资料,短期随访后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5例患者包括3例男性和2例女性,年龄在42-86岁之间,均表现为COVID-19感染症状消失后不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其中3例伴肌痛、1例伴吞咽困难。2例伴皮肤损害,1例伴间质性肺炎,5例的肌酸激酶在1663-16000U/L之间,分别有1例出现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电图均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核磁共振表现为弥漫性肌肉水肿,3例伴皮下组织和肌筋膜水肿。4例肌肉活检提示坏死性肌肉病,伴随肌纤维内P62阳性沉积。2例电镜检查可见肌纤维出现线粒体空泡化以及核内管丝样包涵体。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2例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1例采取观望疗法,均不同程度的好转。

结论:证实COVID-19感染可以诱发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性还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