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中国LAMA2-相关肌营养不良患者自然史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谈丹丹 等 日期:2023-02-11 浏览量:991

第十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2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76)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儿科

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统计室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科

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7武汉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9无锡市儿童医院 儿科

10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

11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1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14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谈丹丹1,葛琳1,范燕彬1,常杏芝1,王爽1,魏翠洁1,丁娟1,刘爱杰1,王硕1,李雪迎2,杨海坡1,高凯1,

阙呈立3,黄真4,朱颖5,王朝霞6,毛冰7,金波8,华颖9,张晓莉10,张兵兵11,朱雯华12,张成13,

王燕娟14,吴晔1,包新华1,袁云6,姜玉武1,吴希如1,熊晖1*

通讯作者:熊晖,

 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1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l5712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12116);儿科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与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BZ0317); 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资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质量临床研究专项)(2022CR69)


 目的:分析与总结LAMA2-相关肌营养不良(LAMA2-related muscular dystrophy, LAMA2-MD)患者的自然病程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方法:选取来自全国10个三甲医院研究中心的141例基因确诊的LAMA2-MD患儿,所有患儿最终评估均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进行,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症状、生存状况、运动功能、多系统并发症及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结果:141例患儿中,男85例、女性56例,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AMA2- related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LAMA2-CMD)12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3型(autosomal recessive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23, LGMD R23)17例。LAMA2-CMD组和LGMD R23组的末次中位年龄(范围)分别为7.2(0.3-28.5)岁、7.7(2.4-28.3)岁,中位起病年龄(范围)为新生儿期和1.5岁。LAMA2-CMD起病症状为严重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及运动发育落后,LGMDR23起病症状为步态异常、跑跳困难和癫痫。LAMA2-CMD组抬头、独坐和独走比例分别为78.7%、92.3%和18.9%,相应获得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11和24月;LAMA2-CMD抬头延迟、独坐延迟和独走延长比例分别为80.3%、55.6%和95.5%。LGMDR23在1岁内运动里程碑(抬头和独坐)正常,均独走,独走的中位年龄1.5岁。6-9岁是运动功能倒退及关节畸形形成的关键时期。LGMDR23患者更易发生惊厥。23例MDC1A和1例LGMDR23患者死亡,生后第1年和12~15岁为死亡高峰期,LAMA2-CMD中位生存年龄为15岁,常见死因为重症肺炎、喂养困难和癫痫等。发现了99个新LAMA2致病性变异、6个高频致病性变异(包括c.7147C>T 和第4外显子 缺失)和1个高频致病性变异区域(第3-4外显子)。无义致病性变异多见于LAMA2-CMD,提前终止密码子与MDC1A相关;错义致病性变异与LGMDR23相关,拷贝数变异与死亡相关。

 结论:本研究总结了LAMA2-MD的自然史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证实惊厥和错义突变等与LGMDR23相关,LAMA2-MD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