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诗淇 等 日期:2025-07-17 浏览量:170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108)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儿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杨诗淇1,罗继航1,魏翠洁1,熊晖2*
通讯作者 熊晖
目的:抗肌萎缩蛋白病(dystrophinopathy)是一组由DMD基因突变导致的肌病,包括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等,DMD基因定位于Xp21.2-p21.1,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其中病情较重的是Duchenne型(DMD),较轻的是Becker型(BMD)。本文报道了两例DMD基因变异所致Duchenne肌营养不良女性患者。
方法:分析与总结DMD基因变异所致两例DMD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患儿1,6岁6个月,于3岁10个月因“发现肌酸激酶升高3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患儿2,5岁3个月,于2岁3个月因“发现肌酸激酶升高2年”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患儿1运动发育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患儿2运动发育延迟,1岁4个月独走,1岁8个月会跑,不会跳,1岁6个月可扶着上下楼梯。两例患儿语言、智力、视力、听力均正常,无癫痫发作。父母非近亲结婚,生后无窒息。无神经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两例患儿均有腓肠肌假性肥大,Gowers阳性。辅助检查:患儿1肌酸激酶(CK)10986IU/L,患儿2肌酸激酶(CK)20439IU/L。患儿1肌肉核磁共振提示左侧大腿前、外、后组肌群压脂序列、弥散序列见斑片状稍高信号,患儿2肌肉核磁共振提示轻度脂肪浸润,明显肌肉水肿。患儿2肌肉活检提示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伴中性粒细胞浸润,Dystrophin-N端、C端多数肌纤维表达阴性。遗传性肌病基因检测发现患儿1 DMD基因exon18-20 重复,来源未知;患儿2 DMD基因杂合变异 c.575_576ins TATT 母源。X 染色体失活检测发现患儿1X 染色体存在85%的非随机失活,为中度失活偏移。
结论:本文总结了两例DMD基因变异所致Duchenne肌营养不良女性患者临床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DMD基因变异所致疾病临床表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