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肌肉损害的病理特征

作者:赵亚雯 等 日期:2024-07-09 浏览量:127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25)

 赵亚雯,李凡,郝洪军,高枫,张巍,王朝霞,袁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近年来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使用ICIs导致免疫功能增强的同时,也可能引起部分免疫相关脏器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报道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神经肌肉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收集进行骨骼肌和(或)周围神经活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肌肉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15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3:2,起病年龄23~7361.9±12.2)岁,自使用ICIs至起病平均61天。8例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7例呈慢性进行性发病,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四肢麻木和(或)无力;14例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其中3例出现肌束衣水肿,11例发现肌纤维坏死、再生,5例患者可见肌纤维群组化倾向,3例出现靶肌纤维;9例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以CD3-CD8- 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10例出现坏死肌纤维、非坏死肌纤维膜或肌内衣毛细血管补体沉积,13例出现肌纤维膜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ⅠMHC-I)阳性,其中8例合并肌纤维胞浆MHC-I阳性,4例出现肌纤维MxA上调;9例出现肌纤维胞浆内P62沉积。5例患者进行周围神经活检(4例为神经肌肉联合活检),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有髓神经纤维丢失,4例出现轴索变性,3例可见个别薄髓鞘神经纤维及再生簇结构,1例患者出现洋葱球结构。5例患者均可见个别CD8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3例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电镜下显示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分层改变。

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肌肉损害的骨骼肌病理多表现为炎性/坏死性肌病,也可出现神经源性病理改变;周围神经损害则多为轴索/髓鞘混合性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紊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