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遗传性肢带型镶边空泡肌病的遗传谱系分析 及新致病变异的功能验证

作者:王琪 等 日期:2024-07-09 浏览量:202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26)

 王琪,俞萌,邓健文,袁云,王朝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镶边空泡肌病(Rimmed vacuolar myopathy, RVM)是指病理上以镶边空泡(Rimmed vacuolesRVs)肌纤维为主要改变的骨骼肌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目前遗传性RVM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远端型肌病,尚缺乏对遗传性肢带型RVM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以RVs为病理学特征的一组遗传性肢带型肌病患者的遗传谱系,总结不同基因型的临床特点,对发现的新致病变异进行功能验证。

材料和方法:通过回顾病理及临床资料,从2019-2021年于本中心行骨骼肌活检的2206例患者中,纳入符合遗传性肢带型RVM的患者:(1)提取患者血液/肌肉组织DNA,首先进行靶向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寻找致病基因,根据ACMG对发现的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价;对NGS未发现致病变异的患者,1例行重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eat-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P-PCR)检测NOTCH2NLC基因GGC重复扩增突变,另外4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三代长读长测序、以及家系连锁分析、目的片段PCR扩增等寻找致病基因。分析本组患者的遗传谱系。(2)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核磁及肌肉病理结果,总结不同基因型RVM的临床特点。(3)对发现的新致病变异进行功能验证:对患者的肌肉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一抗:抗PLIN4p62、泛素、porin单克隆抗体)、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一抗:抗PLIN4p62单克隆抗体)、脂质染料荧光染色及代谢组学分析;培养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用MyoD腺病毒感染后转染LncMyoD质粒,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成肌细胞,对该细胞模型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1)共纳入来自22个家系的24例患者,起病年龄为34±17岁,就诊年龄为42±16岁,11例患者有家族史。综合运用多种遗传检测手段,23例患者(95.5%)检测到致病变异,包括DES 942.8%)FLNC 29.5%BAG3 29.5%MYOT 14.8%LMNA 14.8%),SELENON 14.8%),NOTCH2NLC 5’UTRGGC重复扩增突变1例(4.8%),PLIN4 3号外显子99bp重复扩增突变3例(9.5%)。23例患者共发现18种变异类型,19例患者为点突变、4例患者为重复扩增突变,患者均为杂合性变异。NOTCH2NLCPLIN4首次被发现与肢带型RVM相关。(2)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诊断为肌原纤维肌病(Myofibrillar myopathy, MFM)(66.6%)、3例诊断为VCP肌病(12.5%)、3例诊断为PLIN4动态突变相关肌病(12.5%)、1例诊断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4.2%)及1例诊断为基因未明的RVM4.2%)。该组患者均有下肢近端无力,还可出现颈屈肌无力(33.3%)、球部肌肉无力(4.2%)、呼吸肌力弱(8.3%)、周围神经病(12.5%)、认知功能减退(4.2%)、脊柱强直(4.2%)及心肌病、心律失常及心脏瓣膜病(25.0%)。 实验室检查显示CK多轻度升高(95.8%);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最常见(95.0%),VCPNOTCH2NLCPLIN4变异的患者合并复合重复放电(25.0%),BAG3VCP变异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15.0%);大腿肌肉核磁显示臀大肌、大收肌明显脂肪化,股直肌、股薄肌相对较轻,此外DES变异患者半腱肌、VCP变异患者长收肌也明显脂肪化。肌肉病理方面,除了RVs肌纤维外,DESFLNCBAG3MYOTLMNASELENON变异的患者可见胞浆内异常物质沉积(66.7%),PLIN4变异的患者可见膜下及胞浆内异常物质沉积(12.5%),BAG3VCP变异的患者合并神经源性病理改变(20.8%), BAG3变异的患者神经活检可见巨轴索有髓神经纤维(4.2%)。PLIN4变异的患者电镜下改变为肌纤维膜下细丝状物质,肌原纤维间膜包裹包涵体和髓样小体3PLIN4基因99bp重复扩增突变患者肌肉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许多肌纤维膜下及胞浆内PLIN4蛋白异常沉积,与泛素/p62共定位;PLIN4p62免疫电镜显示金颗粒集中分布在肌纤维膜下及膜包裹包涵体内。肌肉组织ORO染色及BODIPY荧光染色显示脂滴无显著增多,代谢组学显示脂质代谢无明显异常。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未见PLIN4蛋白沉积,但诱导分化成肌细胞后可见胞浆内PLIN4/p62蛋白沉积。

结论:遗传性肢带型RVM具有遗传异质性,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DES,其次是FLNCBAG3VCPPLIN4,突变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的临床诊断是MFM,其次是VCP肌病及PLIN4动态突变相关肌病,NIID患者可以肢带型肌无力为主要表型。PLIN4基因重复扩增突变既可导致常显遗传性肢带型RVM,也可为散发型,RVs伴肌纤维膜下及胞浆内泛素/p62阳性表达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PLIN4基因3号外显子99bp的重复扩增突变可造成蛋白表达上调、异常聚集进而导致自噬溶酶体功能异常,即功能获得性机制致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成肌细胞后表达突变蛋白,可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研究扩大了遗传性肢带型RVM的基因谱系及临床表型,为不同基因型肢带型RVM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