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璐 等 日期:2024-08-21 浏览量:259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5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内科;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干部医疗科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6岁。因间断胸部不适4个月,加重1周来诊。
症状体征 入院4个月前起间断于平速步行200~300 m、夜间睡眠中发作胸部不适,性质不可名状,位于胸骨后,范围手掌大小,伴双上肢尺侧烧灼样疼痛,伴出汗,程度可忍受,休息5~10 min可完全缓解,发作频率不固定,未重视及诊治。此后上述症状发作较前频繁,每日2~3次。1周前起上述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每次持续0.5~1 h,且程度较前加重,每天发作数次。入院前心电图ST-T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伴鼻腔肿物1年余,近20 d出现口腔肿物。
诊断方法: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大致正常,鼻腔、口腔肿物活检病理明确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示累及双侧鼻腔、双侧上颌窦、上颚、鼻咽顶后壁、舌根及舌体右部、会厌右壁及喉室右壁、上下颌骨及周围、纵隔4R区、心包内、部分心肌、双侧肾上腺、右侧睾丸,左前臂、左颈后、胸背部皮下及肌肉内,右眼球受累不除外。
治疗方法:入院后予双联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他汀稳定斑块及调脂治疗,血压偏低未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行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大致正常,除外冠心病诊断,停用抗凝,调整为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因存在心室肥厚,予以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室重构。病情相对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后入血液科住院继续治疗。
临床转归 患者在血液科先后行1次LOP(培门冬酶+长春新碱+地塞米松)、3次SVILE(地塞米松+长春地辛+异环磷酰胺+培门冬酶+依托泊苷)及2次Gel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培门冬酶)方案化疗,期间行3次腰椎穿刺+鞘注术预防颅内淋巴瘤转移,4次化疗后复查PET/CT评效部分缓解(PR)。1年后复查PET/CT评效为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随访患者原发病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