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林承 等 日期:2025-02-09 浏览量:144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5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杨林承,周公哺,李丹,高炜,王新宇
【摘要】
目的 报道一例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
方法 总结患者临床诊治经过及资料,简述一例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
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发现心包积液1.5年,背痛伴腹胀5天”来诊。1.5年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行胸部CT检查,发现少量心包积液,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消失,未重视。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背痛,伴腹胀、纳差,当地中医院就诊予针灸及“放血”治疗,效果不佳;转诊至当地市属医院,行胸部CT示大量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见早期心脏压塞表现,遂行心包穿刺引流,引出300ml血性心包积液并送检,其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因心包积液病因不明,将患者转诊至我院。入院后再次送检心包积液,仍提示性质介入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积液找细菌、真菌、结核菌及肿瘤细胞均无阳性结果。行风湿三项、自身免疫标志物及肿瘤标志物筛查未见异常;行PPD试验及淋巴细胞培养+干扰素测定结果阴性。复查超声心动图,可见右房运动异常,右房前侧、心包腔内可见软组织影(见附图1)。完善心脏增强CT示右心耳软组织影,可部分强化;行PET-CT检查示右心耳局限软组织影,摄取增高,考虑炎症反应性增生或肿瘤可能(见附图2及附图3)。请心外科、胸外科会诊,考虑患者为心脏肿瘤可能性大,心包积液与该肿瘤相关。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右心耳局部肿物,侵袭性生长,完整切除肿物并行右心房修补。术后组织病理提示形态学倾向于血管肉瘤,免疫组化提示CD31及CD34等标志物阳性,基因检测可见TP53基因突变,综合考虑支持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结论 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明确了疾病诊断。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罕见,文献报道发病率在0.0001%至0.03%之间,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本患者明确诊断时尚无肿瘤转移表现,后续需积极治疗,密切随访,以延长预期寿命。附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