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一例 “症状波动”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诊治经验分享

作者:蔡正一 等 日期:2023-05-09 浏览量:849

第十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2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2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蔡正一(第一作者),刘明生,牛婧雯,崔丽英

通讯作者 崔丽英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7岁,因“咀嚼费力、吞咽困难4月余,双上肢无力2月余”于2020929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05月出现咀嚼费力、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气短、呼吸急促。20207月出现双上肢无力,表现为无法上举物体,同时出现睁闭眼无力,上述症状呈现“晨轻暮重”,整体上缓慢加重。20208月就诊于外院,查NCV提示“双侧副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降低,余正常;EMG提示“上肢被检肌和下肢部分肌以及T8胸椎旁肌、斜方肌和咬肌见纤颤正尖波或束颤电位,轻收缩部分肌间MUP偏宽大;募集减少”。副神经RNS提示“低频刺激双侧斜方肌CMAP波幅衰减超过正常范围。大力收缩后被检肌CMAP波幅未见明显增高”,AchR抗体(-)。外院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予“利鲁唑片1# bid、溴吡斯的明片1# tid”治疗,自觉咀嚼费力和饮水呛咳好转50%,患者在就诊外院期间出现四肢肉跳,右上肢为著。2020年9月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示“双眼闭合无力,鼓腮无力,舌肌未见萎缩但可疑纤颤,左手第一骨间肌欠丰满,双上肢肌力近端IV级,远端V-”,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既往史:诊断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10余年,未治疗,每年复查胃镜;间断荨麻疹3余年,

未治疗;听力下降、耳鸣7年余,未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

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

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从小生长发育正常,跑步较同龄人差,余无殊。

婚育史:适龄婚育,配偶及1女体健。

家族史:无殊。

入院后查体:

一般情况:神清,构音欠清,对答切题,粗测高级智能正常。

颅神经:双侧眼裂等大、无下垂,双眼上视不全,无复视,双侧闭目、鼓腮、咀嚼无力,下颌无偏斜,舌肌萎缩、纤颤、无力,双侧软腭抬举可、咽反射存在,低头、转颈力弱,余颅神经(-)。

运动系统:左手第一骨间肌欠丰满,余未见肌萎缩。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双上肢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掌颌反射(+)、双侧吸吮反射(-),左侧巴氏征(±),右下肢病理征未引出。

感觉系统:四肢针刺觉、音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复合觉(-)。Romberg征(-)。

共济运动: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

行走及步态:行走姿势正常,行走直线可。

脑膜刺激征:未见异常。

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生化、自身免疫、肿标、感染、GM1Hu-Yo-Ri抗体、抗神经抗原抗体、AchR抗体+MuSK抗体均未见异常。腰穿:压力100mmH2O,常规、生化、免疫、副肿瘤、感染均未见异常。NCV:未见异常。EMG:广泛神经源性损害。RNS: -)。

出院主要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随访情况: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用力如太,因服用溴吡斯的明片自觉症状好转30%仍自行服用,后因病情加重停用溴吡斯的明片。患者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因吞咽困难无法进食,于20217月行“胃造瘘”,后因呼吸困难开始佩戴无创呼吸机。20226月随访时患者四肢肌肉已明显萎缩,基本无自主活动,需长期卧床,并且需持续佩戴无创呼吸机。

讨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大部分在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例患者在疾病早期的无力症状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服用溴吡斯的明自觉咀嚼费力和饮水呛咳部分好转,且在外院查RNS阳性,这些也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较为典型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患者查体发现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四肢腱反射活跃),两次EMG均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的节段增多(从延髓、颈段、胸段发展至腰骶段),这说明病史、查体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对于ALS的诊断十分重要。另外,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LS的起病部位可能源于神经肌肉接头。从该角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患者在疾病早期症状“晨轻暮重”和服用溴吡斯的明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目前的药物开发主要聚焦于运动神经元,以神经肌肉接头为靶点的药物可能也是未来ALS药物研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