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ACTL6B基因突变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儿童1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家樱 等 日期:2023-07-18 浏览量:504

第十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2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173)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廖家樱,张平平,谢丽娜,陈倩

【摘要】

目的 探讨ACTL6B基因变异患者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报道ACTL6B基因新的突变和临床表型,认识该基因及其表型谱。

方法 1.收集分析12021312日因间断抽搐1月余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DEEs)患儿的临床表型,应用三人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发现该患儿携带ACTL6B基因变异;2.总结文献报道的携带ACTL6B基因变异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

结果1.先证者为2月余男婴,临床表现为抽搐发作、发育迟滞、肌张力障碍,头颅核磁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眼底检查存在樱桃红斑,出院诊断:(1)发育迟滞 (2)癫痫 (3)胼胝体发育不良。随访院外未用药,1岁后无明显抽搐发作,目前以严重全面发育落后、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三人全外显子组测序示患者携带ACTL6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937-2A>Gp.?),c.11delGp.G4Afs*86),分别来自于其父母,两种变异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均未报道。2.文献已报道ACTL6B基因变异及本患者共41例,10例新发杂合变异,31例遗传自父母的双等位基因变异(24例纯合7例复合杂合)。双等位基因变异患儿典型临床特征为癫痫(96.5%)、智力障碍(100%)、运动障碍(100%)、语言障碍(100%)及肌张力障碍(96%)。新发杂合变异患儿多表现为智力障碍(100%)、语言障碍(100%)、特殊面容(90%)、运动障碍(80%)及自闭症样行为障碍(70%)

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1例携带ACTL6B基因变异的患儿,首次在ACTL6B患儿中报道眼底樱桃红斑表型,扩大了该基因的表型谱,并报道了2种新变异,扩大了该基因的突变谱,此外总结了双等位基因变异及新发错义变异在临床表型、基因功能的不同,提出了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基因的认知,为基因变异患儿早期识别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