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2A型遗传性血色病10例临床、基因突变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张伟 等 日期:2023-09-02 浏览量:581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11)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2.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实验中心

2.    张伟1,2,李艳萌2,3,徐安健2,3,王晓明1,2,王宇1,2

段维佳1,2,赵新颜 1,2,黄坚2,3,欧晓娟1,2,贾继东1,2

    目的:2型遗传性血色病,也称青少年型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遗传性血色病的严重类型。可分为2A型、2B型两类,分别由HJV基因突变、HAMP基因突变所致。本研究拟分析我国2A型遗传性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通过中国遗传代谢性肝病注册研究网收集原发性铁过载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HFEHAMPHJVTFR2SLC40A1基因突变。对携带HJV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血色病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结果:37例原发性铁过载患者中,10例(10/37,27%)检出HJV基因突变,其中:4例为纯合突变,6例为复合杂合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p.Q6Hp.C321X8/10,80%),另外检出p.Q312X1/1010%,p.F103L1/10,10%)。此10例患者发病年龄30.7±4.5岁,诊断年龄35.7±5.1岁,男女之比为7:3。铁蛋白5267±905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94.3%±1.2%。核磁显示肝脏、胰腺、心肌均有铁过载;肝穿病理活检提示肝细胞内弥漫铁沉积。累及器官情况:10例均有转氨酶增高,1例(1/10,10%)肝硬化,4例(3/10,30%)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5例(5/1050%)糖尿病,6例(6/1060%)性腺功能下降(闭经或睾酮下降),6例(6/1060%)皮肤色素沉着,5例(5/1050%)有乏力症状。治疗及结局:放血疗法6例,铁蛋白均已降至100ng/ml左右;口服铁螯合剂地拉罗司2例,铁蛋白未达标;1例因个人原因未进行祛铁治疗,失访;1例住院明确诊断后因急性心衰死亡。

结论:HJV基因可能是我国遗传性血色病的主要致病基因,p.Q6H/p.C321X复合杂合突变是热点突变之一。HJV基因相关遗传性血色病发病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病情重,如及早放血治疗,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