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一岫 日期:2023-09-18 浏览量:515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16)
背景:Kearn-Sanye综合征为罕见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症状包括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矮小、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肾脏受累表现以近端小管受损为主。本文探讨以范可尼综合征为首发临床表现的Kearn-Sany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基因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KS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文献复习。
结果:10岁女孩,患儿于3岁(2015)时出现双下肢对称性肌无力,查血发现高氯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诊断范可尼综合征,对症治疗后监测电解质正常。5岁(2017)出现生长发育慢于同龄儿。2020年起出现双眼睑下垂,晨轻暮重不明显,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激素+他克莫司治疗无效。
患儿2022-07出现头痛、呕吐、心衰,诊断糖尿病,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胰岛素降血糖,2022-08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2022-09我院复查:查体:身高体重<P3,双眼裂减小(4mm),双眼睑疲劳试验可疑阳性,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查末梢血气示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提示肾功能不全,合eGFR 67ml/min.1.73m2,血电解质、叶酸正常范围;尿电解质提示近端小管受累肾小管性酸中毒, 24小时尿氯、尿钙↑;泌尿系超声示双肾小结石。纯音测听:高频听力下降。查脑脊液:蛋白升高,2.23g/L↑↑、叶酸水平降低。头CT脑沟增宽、脑回狭窄。肌活检示存在破碎红纤维,肌肉电镜发现线粒体数目增多、可疑圆盘状线粒体,可见晶格状包涵体形成,肌肉组织线粒体基因检测符合Kearn-Sanye综合征。全外显子基因发现DNA2基因杂合变异:c.865C>T,p.R286X,该突变可疑与线粒体基因剪辑有关。治疗方面,予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C、左卡尼汀、叶酸营养神经、营养线粒体治疗,患儿症状自觉好转
结论:范可尼综合征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线粒体基因突变。儿童Fanconi综合征如出现眼睑下垂等肾外表现,需警惕Kearn-Sanye综合征等线粒体病。Kearn-Sanye综合征患者可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积极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