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燕 日期:2023-11-21 浏览量:422
基本信息:主诉:患者李**,男性,42岁,主因“阵发性胸闷喘憋1年余,加重伴一过性意识丧失2周”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0年12月感冒后出现发作性胸闷、喘憋,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规律口服药物治疗。入院前2周睡前突发一过性意识丧失,当地医院诊断“室速”。
既往史:14年前因下肢活动无力,行肌肉活检后考虑肌营养不良(Becker型)可能性大。
个人史及家族史:父母及2个女儿体健,1兄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ecker型可能性大)。
体格检查:血压106/68mmHg,脉搏68次/分,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腰背部肌肉无力,蹲起费力,双侧腓肠肌肥大(图1)。
基因检测报告:
患者本人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存在DMD基因的EX13缺失突变,基因相对含量明显降低。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电轴右偏,异常Q波(Ⅰ、aVL导联),ST-T改变(Ⅱ、Ⅲ、aVF导联)。
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前后径54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7%,室间隔厚度9 mm,左心室后壁厚度7 mm。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中大量反流。
肌电图检查:
结论:肌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病理检查:
骨骼肌(左侧肱二头肌):肌纤维肥大、萎缩、再生及肌内衣增生,符合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特点,出现肌纤维膜Dystrophin表达下降。
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检查:
Dystrophin-N、C、R及α、β、γ-Sarcoglycan染色显示肌纤维膜普遍阴性表达。
诊断: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贝氏肌营养不良症】继发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继续强化药物治疗效果仍反复心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于2022-8-25行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后受体心脏病理检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提示: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Masson染色提示:心肌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Dystrophin染色提示:心肌细胞Dystrophin表达缺失。
随访:2023年4月10日复查超声心动图: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左房轻度增大,左、右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诊疗思路分析:
1. 患者既往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史及家族史,入院化验CK轻度升高,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及2个女儿均携带有DMD基因缺失突变。患者的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骨骼肌肌肉活检病理检查提示符合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特点,骨骼肌纤维膜Dystrophin表达下降。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检查提示心肌纤维膜Dystrophin普遍阴性表达。心脏移植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心肌细胞Dystrophin表达缺失。综上,考虑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明确。
2. 患者有心力衰竭症状,BNP和NT-proBNP均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全心增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符合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结合患者诊断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明确,故临床诊断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继发的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