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继航 等 日期:2023-11-27 浏览量:525
第十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3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39)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儿科
目的:ISPD基因(OMIM: 614631)编码胞苷二磷酸核糖醇合成酶(CDP-L-ribitol pyrophosphorylase A),是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dystroglycanopathy,DGP)的致病基因之一。ISPD相关DGP表型轻重不一,重型患者可表现为肌-眼-脑病(MEB),中间型患者表现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或不伴智力障碍(CMD-MR/CMD),而轻型患者仅表现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本文报道了四例ISP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DGP,并从中发现ISPD基因6-9号外显子缺失是中国汉族人群的始祖突变。
方法:总结ISPD基因变异所致四例DG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对ISPD基因6-9号外显子缺失进行断点分析和单体型分析。
结果: (1)临床特点:该四例患者中包括两例MEB,一例CMD-MR,一例LGMD。MEB及CMD-MR患者自幼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头颅MRI表现为小脑发育不良,其中两例MEB患者有内斜视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部症状。LGMD患者以步态异常起病,智力发育正常。四例患者中有两例患者肌活检提示肌营养不良表现。(2)遗传学分析:通过对四例患者进行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四例患者为ISP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均携带6-9号外显子缺失。对6-9号外显子缺失进行断点位置分析发现该四例患者断点位置一致,用与ISPD连锁的16个标签SNP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发现该四例患者SNP位点一致,随机选取的15个对照样本里面没有该单体型。
结论:本文总结了四例ISPD基因变异所致DGP患儿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确认了ISPD基因6-9号外显子缺失是中国汉族人群的始祖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