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VHL基因高频突变及基因型-表型分析:一项基于820例中国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传冬 等 日期:2025-10-31 浏览量:21

第十三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5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055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2、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王传冬 1,2刘涛 1,2王艺宙 1,2邱建辉 1,2周靖程 1,2巩艳青 1,2蔡林 1,2

龚侃 * 1,2

目的: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是一种由VHL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癌综合征,以多器官、多肿瘤为特征,包括肾细胞癌、胰腺囊肿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嗜铬细胞瘤等。即使同是VHL突变所致,其发病部位、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皆有很大差异。先前研究显示VHL基因存在HIFα结合域及Elongin C结合域等特殊功能域,因此本研究聚焦VHL基因高频突变,描述VHL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谱,揭示不同突变与患者肾癌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385个无血缘关系家庭的903例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截止至20231225日)被诊断为VHL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基因突变谱分析。排除临床信息缺失的患者后,以373个无血缘关系家庭的820例患者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临床特征包括突变类型、性别、临床症状和发病年龄。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错义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49.6%),其次是大片段缺失(17.5%),小片段缺失/插入(15.8%),无义突变(12.1%)和剪接突变(4.8%)。患者突变位点主要位于pVHL的缺氧诱导因子HIFα和Elongin C的结合部位,不同突变类型的最为热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c.499CT;小片段缺失/插入:c.224-6delTCT;无义突变:c.481C>T;剪接突变:c.463+1G>A;大片段缺失:exon2缺失。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61.0%),其次是肾细胞癌(53.5%),同时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的患者占到了61.3%。进一步分析高频突变与肾细胞癌的相关性发现,发现错义突变中高频突变c.486C>G71.4%),大片段缺失中高频突变exon3缺失(75.0%)以及无义突变中高频突变c.481C>T 70.0%)具有较高的肾细胞癌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片段缺失中exon3缺失发生肾细胞癌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突变(OR2.86695%CI1.070-7.677P=0.031)。

结论:

VHL基因的高频突变类型和位置与表型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基因型-表型研究应侧重于VHL基因不同功能域的分析,基因型-表型相关的深层分子机制还有待探索。

关键词: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VHL突变基因型-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