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LHCGR基因杂合突变p.T577I导致的家族性男性性早熟

作者:李小平 等 日期:2025-04-02 浏览量:23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74)

李小平1  张一宁1 杨艳玲2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目的:报道1例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及其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变异,增加对LHCGR激活突变导致的男性性早熟的认识。    

病史:患儿男,35个月,发现阴茎增粗2.4年,阴毛出现5个月。患儿出生时阴茎大小正常,1岁后阴茎呈进行性增大,每日勃起数次,3岁出现阴毛,身高增长加速,1年身高增长约13cm,声音变粗。病程中无头痛、视力异常和夜尿增多,无补品及保健品摄入史。父母发育正常,非近亲婚配。

查体身高118cm+3SD),体重27kg,无皮肤色素沉着和牛奶咖啡斑,颜面部可见痤疮,阴毛P3期,阴茎长9cm,周径8.5cm,双侧睾丸10ml/10ml,质地中等,未触及结节。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正常;血糖及离子正常;甲胎蛋白阴性;彩超显示双侧睾丸增大,腹部及肾上腺正常;骨龄10岁;四肢X线检查未见骨纤维囊性变;垂体MRI正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阴性;血清甲状腺激素、17-羟孕酮、HCGACTH和皮质醇均正常;睾酮及双氢睾酮显著增高。基因检测发现患儿LHCGR错义变异c.1730C>Tp.Thr577Ile),母亲携带杂合变异,其父亲该位点未见异常。

诊断:家族性高睾酮血症,性早熟

治疗:口服螺内酯60mg/日,血睾酮水平下降,生长速率下降至7cm/年,骨龄增加0.5岁,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家族性男性性早熟又称睾丸毒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非促性腺激素依赖性的男性性早熟,特点是不依赖于性腺轴激活,由于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LHCGR激活突变所致,导致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产生大量睾酮,通常在2-4岁发病,本文患儿于1岁发病,LHCGR基因存在p.Thr577Ile激活点突变,国外报道了5例,国内尚无报道。家族性男性性早熟是外周性性早熟的一种罕见病因,螺内酯有效,基因检测是确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