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非NPM1-ALK突变的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5例病例报告

作者:朱婷 等 日期:2025-05-27 浏览量:40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征文(090)

朱婷1,杨菁1,金玲1,周春菊2,黄爽1,张梦1

李楠1,李志刚3,王天有1段彦龙1

通讯作者段彦龙

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

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血液疾病研究室

目的:

探究非NPM1-ALK突变的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 ALC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71月至20245月收治的5例非NPM1-ALK突变的ALK阳性ALCL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结果:

5例合并罕见伴侣基因融合突变的ALK阳性ALCL患儿,男1例,女4例,诊断年龄3.113.6岁。5例患儿经病灶病理确诊,均为ALK阳性(浆/膜浆阳,普通细胞型),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2TPM3-ALK突变,1CLTC-ALK突变,1MYH9-ALK突变和1TRAF1-ALK突变。患儿确诊后均接受CNCL-2017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2TPM3-ALK突变(病例1和病例2)患儿病初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1表现为发热伴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化疗3个疗程后后全身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达到完全缓解,化疗敏感;病例2以反复发热、血细胞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进行性加重的浆膜腔积液,化疗5天后后瘤灶回缩明显,提示化疗敏感,目前正进行第3个疗程化疗。病例3CLTC-ALK突变的ALCL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肤结节、腿部肿胀和腹痛为主,接受化疗及长春新碱(VBL)维持3个月,骨髓和外周血样本中CLTC-ALK阴性,达到完全缓解,但在VBL单药治疗1个月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后续加用阿来替尼2个月,再次达到完全缓解。病例4MYH9-ALK突变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额头肿物为主,接受6个疗程化疗后出现骨髓及脾脏进展,加用克唑替尼2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病例5TRAF1-ALK突变患儿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红斑、脱屑,伴枕部巨大包块,接受3个疗程化疗后全身结节、包块基本消失,达到完全缓解,第5疗程结束后出现皮肤复发,加用克唑替尼及VBL维持治疗7周,未达到完全缓解,1个月后再次出现皮肤复发,调整方案为化疗加克唑替尼加吉西他滨治疗5个月,达到完全缓解。5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3.100.6339.43)月,至末次随访时间均存活。

结论:

NPM1-ALK突变的ALK阳性ALCL临床表现多样,本组病例中,TPM3-ALK突变患儿病初多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良好;CLTL-ALK突变与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相关;MYH9-ALK突变和TRAF1-ALK突变易复发。ALK抑制剂在化疗不敏感/复发的ALCL患儿中有效。

关键词: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非NPM1-ALK突变;ALK抑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