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B3GALNT2相关α-抗萎缩相关糖蛋白病的临床及致病机制研究

作者:傅晓娜 等 日期:2025-07-30 浏览量:111

第十二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4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114

傅晓娜1, 王慧2,柴文佳2,陈晓瑜3,宋丹羽3

 王微2, 钟京伟2, 刘志梅1, 熊晖1∗

 任晓暾1∗,桂晋刚2∗

1.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2.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科研究所,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介绍:

B3GALNT2基因突变可导致α-抗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P),这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征包括肌营养不良、脑发育畸形以及发育迟缓。然而,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已报道的相关病例数量有限,且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3例新确诊的中国患者及既往文献中报道的28B3GALNT2相关α-DGP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通过患者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印迹、层粘连蛋白结合实验和免疫荧光检测α-抗萎缩相关糖蛋白(α-DG)的糖基化和与层粘连蛋白的结合能力。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测定B3GALNT2mRNA和蛋白水平。使用纯化的重组B3GALNT2蛋白测定其酶活性。通过m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

所有三位患者均携带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包含一个无义突变和一个错义突变。本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突变(c.657_658insTT c.1384T>C)。功能研究显示,错义突变(Y436CC462R)导致酶活性下降至野生型的40%50%,而剪接位点变异引起移码突变,可能导致蛋白完全丧失。尽管部分酶活性仍保留,但所有患者均表现出α-DG糖基化显著降低及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丧失,提示存在功能阈值效应。转录组分析显示两例患者中CHST10基因上调。

结论:

本研究扩展了B3GALNT2相关α-DGP的突变谱,揭示了新突变的致病机制。研究结果支持B3GALNT2在α-DG糖基化中的“功能阈值模型”,并提示CHST10可能作为糖基化缺陷的转录响应因子。这些发现加深了对B3GALNT2相关肌聚糖病的理解,或将为未来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B3GALNT2、糖基转移酶、 酶活性、 α-肌营养不良糖病、磺基化、CHS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