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曦涌 日期:2025-10-15 浏览量:29
第十三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5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045)
北京万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儿科
樊曦涌
摘要: 1岁6个月男性患儿,因进行性身高增长缓慢1年半,伴语言落后半年来诊。患儿系第2胎第2产,胎龄38周自然分娩,母孕期无特殊,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3030 g,身长48cm。家族中母亲身高165cm,父亲身高150cm,姑姑身高148m,神经运动发育均正常。姐姐现年5岁,身高115cm(P50),有精细动作和大运动发育迟缓,原因未明。患儿生后母乳喂养,吃奶好,6月龄加辅食过程顺利。自满月起监测身高增长一直低于10百分位,且百分位逐渐下降,至13月龄时降至2百分位(72cm),体重增长无异常,一直波动与30-40百分位,头围进行性增大,由满月时41百分位(37cm)逐渐增大至13月龄时94百分位(49cm)。半年前起不主动发声,不会叫爸爸妈妈,不会指物及表示需求,不喜欢新食物,喜欢旋转车轮。就诊时查体:身长76cm(P0.6,Z-2.5),体重10.35kg(P28),头围50cm(P97),,与人无目光对视,叫名字无反应面容无特殊,四肢偏短,心肺腹、外生殖器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甲功正常,录像脑电图未见异常,胸椎X光片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大脑半球各叶脑沟著明,双侧脑室饱满。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ACAN基因存在可能致病性杂合移码突变c.498_502del(p.Asp167Ter),导致167位天冬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家系验证来自于父源,该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文献报道。建议家长继续监测身高增长,加强亲子互动,并行认知行为康复训练。2岁1月随访,身高83cm(P2),会叫爸爸妈妈,交流稍改善,但仅会用叠音词,仍有把积木排成一排及玩车轮等刻板行为,建议继续康复训练,并试用生长激素治疗,家长要求3岁后再考虑生长激素治疗,目前仍在持续监测中。ACAN基因变异引起的矮小症目前全球已有100余例报告,该基因变异可引起Kimberley型脊椎骨骺发育不良、身材矮小-骨龄提前伴有或不伴有早发性骨关节炎和/或剥脱性骨软骨炎,二者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外可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ggrecan型脊髓干骺端发育不良。本病例扩展了ACAN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提示该基因变异除引起矮小症外,还可能合并孤独症样行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