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交流

Stage 1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结局及预后分析:基于159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罗婧婷 等 日期:2025-10-24 浏览量:199

第十三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2025京津冀罕见病学术大会(054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2渥太华大学,眼科学系

罗婧婷1,修憬瀛1,冯兆勋2,王姮1,陈昱凝1David Maberley2

杨琼1,刘月明1,李洋1,魏文斌1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结局,并确定转移的预后指标。  

 方法: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进行肿瘤分类。分析临床特征及预后,重点关注肿瘤大小、形状、视网膜下液及治疗反应。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列线图评估无转移生存期并识别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159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Stage 1CM患者,中位随访78个月,5.7%9/159)发生转移,1年、5年和10年转移率分别为0.63%3.23%7.89%。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基底直径(LBD)、视网膜下液及不规则肿瘤形状为潜在转移危险因素。整合LBD、形态学和视网膜下液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单独使用LBDAUC=0.84 vs. 0.71)。转移患者更可能在24个月内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治疗反应模式,中位无转移生存时间为49个月(范围:10-81),转移后生存期平均为22.6个月。 

 结论:最大基底直径、不规则形态、视网膜下液及“先缩小后增大”的治疗反应模式是一期CM转移的关键预测指标,提示需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密切监测。